RK | 品牌/廠商 | 備注 |
---|---|---|
1 | 華為 | Atlas 800 訓練服務器 |
2 | 浪潮 | NF5488A5 |
3 | 新華三 | UniServer R5500 G5系列、Apollo 6500 Gen10 Plus系列 |
4 | 戴爾 | 戴爾易安信PowerEdge服務器 |
5 | 中科曙光 | X795-G30 X785-G30 |
6 | 聯(lián)想 | ThinkSystem/ThinkServer V2產品組合 |
7 | IBM | IBM Power E1080 |
8 | 思科 | UCS C480 ML M5 |
9 | 清華同方 | 超強G858 |
10 | 華碩 | ESC8000 G4 |
11 | 寧暢 | X660 G45 |
12 | 寶德 | PR4908WV、PR4904W |
13 | 坤前 | KI4200G系列 |
14 | 中國長城 | AI-TF2000飛槳一體機 |
15 | NEC | sx-aurora tsubasa |
16 | 中興 | ES600S MEC |
17 | 安擎 | EG920A—G20、EG840-G30、EG840GX-G30 |
18 | 超微 | SYS-4029GP-TRT2 |
19 | 麗臺 | GS4830AT |
20 | 航天聯(lián)志 | Aisino 8084T、Aisino 28103R |
21 | 富士通 | primergy cx400m4 |
22 | 研祥 | EIS-2209-FT |
23 | 商湯 | SenseNebula-AIS |
24 | AMAX | ServMAX系列 |
25 | Cyancloud | SYS-S424G |
26 | 創(chuàng)新科 | X3000 |
27 | 依圖 | 依圖原子服務器 |
28 | 星蘊 | 星蘊STA系列 |
29 | 杰和 | ISC-661 |
30 | 中科云達 | S9220-HGX、R4220-20G |
2021.11德本咨詢/互聯(lián)網周刊/eNet研究院聯(lián)調 |
算法和模型不斷取得新突破,技術與產業(yè)相結合方興未艾,人工智能正處于穩(wěn)步增長的良好狀態(tài)。相關報告顯示,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(guī)模在2016年-2020年持續(xù)增長,市場規(guī)模從2016年的154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280億元,年復合增長率達到69.79%。預計人工智能市場將持續(xù)大幅度增長,2021年會達到1963億元。
人工智能的三大要素是數據、算法及算力,其中數據是基礎,算法是工具,算力則是助燃劑,而在AI這一“聰敏”的應用程序背后是海量的數據及指數級的計算需求,因此,其算力的一個重要支撐便是人工智能服務器。
超強算力,數字經濟創(chuàng)新源動力
人工智能與產業(yè)的結合越來越緊密。在應用端,刷臉乘車/支付、自動駕駛、精準推送等智能應用已經成為了現實;在企業(yè)端,人工智能是布局數字化轉型的第一站,越來越多的企業(yè)選擇利用AI收集數據做出決策、重建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與商業(yè)模式,構建良好的客戶體驗。在政府今年公布的《十四五智慧城市建設規(guī)劃(2021-2025)》中,充分運用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云計算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治理模式創(chuàng)新,促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,成為了加速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“密鑰”。我們可以這樣認為:人工智能成為了萬物互聯(lián)的智慧內核,它由一連串冰冷的代碼正變成像水、電那般觸手可及的公共資源。
正如IDC中國助理副總裁周震剛所說:“超大規(guī)模的數據量對處理效率提出更高要求,強大的計算力,為數字經濟提供了倍增創(chuàng)新的源動力”,因此,人工智能服務器需求與日俱增。相關報告顯示,目前,全球人工智能服務器占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市場的84.2%以上,是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主體。并預測,未來,AI服務器將保持高速增長,預計在2024年全球市場規(guī)模將達到251億美元。
在全球布局人工智能產業(yè)生態(tài)下,我國也有大批杰出企業(yè)積極參與,如華為昇騰AI系列以“一平臺雙驅動”為核心,基于昇騰系列AI處理器,華為Atlas人工智能計算解決方案通過模塊、板卡、小站、服務器、集群等豐富的產品形態(tài),打造面向“端、邊、云”的全場景AI基礎設施方案,覆蓋深度學習領域推理和訓練全流程。截止目前廣電運通、熙菱信息、川大智勝等上市公司布局華為AI生態(tài),以超強算力打造一體化智慧解決方案,充分激活數字經濟發(fā)展新動力。
“元宇宙”概念下的硬技術
根據維基百科:元宇宙(Metaversew)被定義為“一個集體虛擬共享空間,由虛擬增強的物理現實和物理持久的虛擬空間融合而創(chuàng)造,包括所有虛擬世界、增強現實和互聯(lián)網的總和?!?/p>
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。8月份,字節(jié)跳動以90多億元的價格收購元宇宙公司Pico,正式入局AR;9月8日,扎克伯格面向媒體表示,元宇宙是下一代互聯(lián)網,Facebook擬在5年內轉變?yōu)樵钪婀?,此外,谷歌、微軟、騰訊、網易等互聯(lián)網大廠也紛紛涌向元宇宙風口。
暫且不提“元宇宙”這一概念是否會是虛擬現實馬甲這一疑問,單論其實現所需要的虛擬內容的創(chuàng)作與體驗以及更加真實的建模與交互,強大的AI算力是其必不可缺的支撐技術,因此,要真正構建“元宇宙”,就必須擁有技術視角,“元宇宙”以“硬技術”為堅實基礎。
一臺臺AI服務器的海量數據訓練和推理工作推動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(fā)展,此外,產品持續(xù)的更新迭代是為了工作的更高效與更準確??梢哉f,元宇宙構建的真實與否,取決于AI服務器的技術實力。
結語
計算力是數字技術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關鍵因素,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生產力。在計算即智能的時代,更高的算力將會推進更進一步的智能。
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