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路車來了。
原本在車站等車的人群,迅速將視線從手機屏幕上撤離,緊緊盯著從遠處駛來的公交車。車在減速,人群在前后車門的位置簇擁著,透過車窗,可以看見黑壓壓的車廂里已沒有一個多余的位子。
此時正值北京的冬天,早上七點,天大部分還是灰藍色,東方隱隱約約出現(xiàn)一抹淡橘色,映襯著路旁光禿禿的樹枝,一輪還沒來得及落下的彎月孤獨地掛在天邊。溫度也低得出奇,碰上有風(fēng)的天氣,涼颼颼的風(fēng)灌進脖子里,冷得人直哆嗦。
誰也不想在寒風(fēng)中多待一秒,公交車一停下,人群立馬推搡起來。等到門打開的時候,站在前方的人開始拼盡全力地擠上車,原本已經(jīng)被填滿的公交車不可思議地又吞下了六七個人。就在上車失敗的人無奈散去,準備等下一趟車時,一位小伙子狂奔過來,單腳踏上車,雙手死死地抓住上方的把手,胸前碩大的書包幫他開路一般頂?shù)帽娙酥蓖暗?。細碎的怨懟聲散落在他周圍,他戴著耳機,什么也聽不見。
整個后門區(qū)域的人都被擠得完全動彈不得,車門關(guān)了好幾下才成功。碰上轉(zhuǎn)彎的瞬間,我總覺得自己聽到了玻璃即將破碎的聲音。
這個時候,我總會想起小時候課本上的那個小故事:小明不停地往玻璃瓶里放石頭,他覺得瓶子已經(jīng)滿了什么也放不進去了,一旁的人對他說,還可以放沙子。等到小明用沙子填滿了石頭間的縫隙,認為瓶子真的滿了的時候,旁人又讓他試著倒些水進去。最終,水溢了出來,瓶子徹底滿了……
眼前的公交車簡直就是一個plus版的“鐵瓶子”,你永遠不知道它究竟能容納多少人。而在早高峰路上,比公交車更讓人窒息的是地鐵。從公交車上被推下來,馬不停蹄地排隊進入地鐵站,早高峰的“精華片段”才剛開始。
車站里那些穿著黃馬甲維持秩序的大爺大媽,每天都用小蜜蜂喊著同樣的話:“先下后上,排隊上車”,他們每天看著車廂里被擠得變形的年輕人,臉上總是有一種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笑容。那笑容稍縱即逝,但還是被我看到了。
偶爾看到插隊的、堵在門口不上車的,他們會操著一口流利的京片子數(shù)落兩句:
“嘿!我說你怎么回事兒,好好排隊!”
“上不去就等下一趟,別硬擠!”
“都著急上班兒呢,別堵門口兒啊,讓人先下來!”
……
(請自行腦補京味兒語調(diào))
用盡力氣在人群中撕開一道口子上了地鐵,車門打開的那一剎那,總是能聽到后面?zhèn)鱽淼摹皵D進車廂的聲音”。沒錯,北京的早高峰,就是能讓你知道原來擁擠也是有聲音的。要描述的話,那就像是有無數(shù)條膝蓋同時跪到了地上,還是很用力的那種(實在不知道怎么形容)。
上了地鐵,留給你思考站哪個位置的時間只有不到1秒,有位子搶位子,如果沒有位子,你必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領(lǐng)對面車門邊的空地,記住,必須得快!俗話說得好“先下手為強,后下手遭殃”,成功搶到了那個位子,你就少一面擁擠的壓力,還能低頭玩自己的手機。如若不然,就只有等著被擠成肉餅,這還不是最刺激的,最刺激的是你不得不和你周圍的陌生人進行一次次“親密接觸”。
而一趟地鐵中最后一個擠上車的人是最慘的,頭發(fā)、衣服、包包都有被夾的可能,不過不用擔(dān)心,這個時候,身穿黃馬甲的大爺大媽就會充分發(fā)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來幫助你。他們通常是使出渾身力氣,一手扶著地鐵門,一手將你即將被卡的衣服、包包等物迅速地往里塞,塞完還不忘再推兩下以確認沒有東西被夾住。怎么樣,這個場景是不是很熟悉?沒錯,就是你出門旅行前收拾行李的樣子,不放過行李箱的任何一個空隙,能塞多少全憑本事,箱子關(guān)不上?往上一坐,一摁,一拉,搞定!
被擠得前胸貼后背的時候,我常?;孟胱约菏且恢晃浵?,可以爬到移動電視上,讓宣傳消防的動畫片把我閃得眼花繚亂;還可以爬到印有北京地鐵線路圖的玻璃上,那么大一塊玻璃,我隨便爬,從圓明園爬到西直門,從西直門爬到奧森公園,再從奧森公園爬到天安門……再也沒有人可以擠到我。
列車到終點站的時候,我的幻想也就停止了。不知道每天在早高峰擁擠的是不是同一群人,但是,車廂內(nèi)的廣告卻時常更新。最近,貼在扶手的上方是一個地產(chǎn)廣告,深棕色的背景圖上印著一句金黃的廣告語:給遠方的自己一個家。